滁州市持续增厚生物多样性“家底”
滁州网 2025-05-22 10:48
据滁州网报道(全媒体记者包增光 通讯员姚君涵)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近年来,滁州市多措并举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滁州力量。
我市聚焦生物资源动态监测,科学编制《皇甫山国有林场2023年中央财政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施工项目对皇甫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报告》。系统开展琅琊区生态指示物种摸底调查及监测,发现维管植物66科168种、鸟类16目38科73种。摸清湿地家底,完成3处省级重要湿地年度监测。作为鸟类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的生态功能区,明光女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积极落实全省越冬水鸟同步监测工作要求。
同时,我市强化栖息地保护,统筹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启动《滁州市湿地保护规划(2024-2030年)》编制工作。认真谋划开展“清风行动2025”,发挥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联席会议制度作用,专项行动期间累计检查野生动物栖息地29处、人工繁育场所24次,检查经营利用场所3800余次、交通运输场所161次,发现并查处各类野生动植物案件8起,形成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强大震慑力。突出重点物种保护,组织全市林业部门开展春季护鸟行动,累计出动巡护人员965人次,排查自然村595个,拆除捕鸟网39张,全力维护鸟类种群安全。深化政校合作模式,市林木种苗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滁州学院突破千年古树“欧梅”繁育技术瓶颈,扩繁欧梅3000余株。
为进一步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今年,我市紧扣“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重要宣传节点,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13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万余份。此外,还成功举办“趣集皇甫山 共赴自然约”皇甫山首届自然教育市集、“关注森林”进校园暨自然教育宣教活动,为青少年打造优质校外课堂,让保护生态文明的“种子”在更多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