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强化储备土地“精耕细作”赋能城市发展

滁州网 2025-05-08 10:40

据滁州网报道 近年来,滁州市土地储备中心将储备土地视作城市发展的宝贵资产,借鉴农业精耕细作理念,从土地收储、日常维护、动态监管到合理规划利用等各个环节入手,紧扣“精准保障、高效利用”主线,创新机制、靶向施策,实现土地要素保障能力和资源集约水平“双提升”,赋能城市发展迈向新高度。

滁州市细致谋划,做到精准收储。坚持以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为导向,结合市本级重点项目清单、土地市场动向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细致摸排全市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用地需求,以“年度供应计划”定“年度收储计划”,科学确定年度计划收储总量17564亩,其中工业用地占比30.64%、经营性用地占比69.36%,为市重点项目落地提供要素保障。优先储备空闲、低效利用等存量建设用地,腾出空间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有效投资,实现土地储备“优储精供”。

滁州市创新机制,高效推进土地收储工作。2022年以来,先后出台《滁州市本级国有土地收储工作流程(试行)》、《滁州市市直储备土地管护及临时利用管理办法(试行)》、《市直土地征收管护工作机制》,建立自然资源、住建、财政、属地政府(园区)等多部门联动机制,进一步明确市直土地征收管护要求和责任。结合土地出让计划,提前开展拟出让地块详细勘查、地上附属物清理等工作,缩减土地收储时间,将招商项目的“等地期”变为“加速期”,实现储备土地高效供给。定期对储备土地开展“拉网式”巡查,充分借用无人机、高清网络监控等科技手段实时监控地块情况,采用“人防+技防”落实储备土地管护责任,确保土地权益不受侵害。

滁州市还针对储备地块数量多、任务种类多样性等特点,探索储备地块管护利用新模式,充分考虑土地储备的公益性和可持续发展,将“绿色储备”的理念融入到土地管护利用过程中,因地制宜采取建设公园绿地、停车场等多元化管护模式,从依托自身或辖区街道进行巡查管护向委托国企进行管护为主发展,尝试将两年内暂不出让或使用的储备土地交由市属国有企业进行管护。如万达北侧92亩收储地块移交市工投集团管护后,不仅地面上大量废弃物被清除,还建起了临时停车场和便民疏导点,大大缓解周边居民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同时协助解决了周边商贩占道经营而造成的城市管理难题,充分发挥了储备土地的社会价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