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滁州消息 今年以来,凤阳县审计局坚持将研究型思维贯穿于审计工作全流程,大胆探索新的审计方式方法,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推动专项审计项目实现审计站位有高度、审计实施有深度、审计整改有力度,较好地发挥了“政策落实督察员”作用。
审前研学实施方案、政策文件。坚守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根本定位,对上级审计机关安排部署的专项审计项目,审前组织审计组成员认真学习审计工作方案,深入研究国家重大经济方针政策,学习并搜集与审计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资料,掌握政策要求,把准政策方向,弄明白政策安排中需要关注的项目和资金,明晰“为什么审”“审什么”“怎么审”等审计方向问题,不受本地区客观情况影响,不受其他因素干扰,确保审计站位有高度。
审中研究审计方式、问题病灶。牢固树立全过程审计质量管控理念,发扬“工匠精神”,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线,坚持以研促审、边研边审,跳出账本看审计,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有的放矢,找准病灶。建立大数据审计思维,盯住审计工作重点,多维度强化数据关联分析,挖掘问题线索,充分发挥大数据审计的引领支撑作用。全面优化工作流程和现场管理,加强全流程审计质量管控,把牢审计质量“生命线”,确保审计实施有深度。
审后研究成果开发、整改销号。坚持审计揭示问题与审计整改一体推进。项目实施后,及时开展审后评估,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深度提炼,着力揭示其在政策措施执行落实方面的风险隐患。严格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和政策法律法规定性,研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严格落实被审计单位的整改主体责任、审计机关的督促检查责任,建立整改问题台账,实行整改销号管理,审计组持续跟踪问效,督促问题真整改、改彻底,确保审计整改有力度。
刘敏洁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