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县中都街道:多维发力奏响思政工作“新乐章”

安徽网滁州消息 近年来,凤阳县中都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以提升居民思想道德素质、推动基层治理为目标,通过党建引领、队伍建设、理论宣讲、实践赋能等多维度举措,扎实推进新时代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走深走实,有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升,为街道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党建引领“聚合力”,践行责任担当。实行四级网格管理体系,建立“社区-小区-楼栋-单元”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体系,将街道65个住宅小区科学划分为31个网格,86名网格员为小区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依托“红色物业”,探索推行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构建社区、小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完善共建共治新格局。坚持“党建+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结合“党员进社区”工作,各村居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在围绕文明创建、助老扶弱等开展志愿服务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校社联动共建模式,与安徽科技学院建立合作关系,邀请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在如意社区设立“第二课堂”,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思政教育。

队伍建设“提战力”,锻造基层铁军。通过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带动街道理论学习走深走实。招进“凤进青年”2人,社区专职工作者70余人,并严格通过材料审核、面试等环节,建立包含200余人的后备人才库。每年定期举办春训班以及相关专题业务培训会,共举办春训班3届、集中学习培训10余次,达到街居干部全覆盖;召开交流活动3次,分3批次赴盱眙、滁州、蚌埠等地现场教学。

理论宣讲“接地气”,夯实思想根基。打破传统课堂式宣讲模式,立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将传统阵地和新兴载体相结合,让理论宣传融入惠民服务、文化生活及情境体验。通过网格员入户宣传、公益集市设立政策宣传专区等方式将理论政策宣讲搬进小区、广场,送到居民身边。成立“百灵鸟”志愿服务队,吸纳8-14岁青少年儿童志愿者,广泛开展防溺水、防诈骗、倡导文明风尚、“党史进万家”等宣讲活动。

创新阵地“聚人气”,激发治理活力。打造“线上 + 线下”双阵地融合模式。线上充分利用新媒体开辟网络阵地,通过微信群宣传政策、收集居民意见建议;创建“乐活中都”视频号进行理论宣讲、政策宣传、发布倡议等,目前已有一千多名粉丝,点击率已过十万余次。线下升级改造村居宣传栏14处,打造村规民约墙等特色阵地;与帆书阅读合作创建城市阅读空间2处,每周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利用养老代餐点拓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

文明实践“润心田”,厚植文明沃土。街道成立“聚爱”公益集市项目,将义诊、义剪、理疗、非遗文化体验、惠民政策宣传等服务融合在一起,利用小区、公园、广场等场所每月开展活动,目前已开展21场活动,惠及群众近万人次。打造“一村(居)一品”志愿服务项目,各村居结合自身特点和群众需求分别成立项目,例如针对老年人群体,西华社区打造“爱心义剪”志愿服务项目,三年来已上百次为老年人提供免费理发服务。活用“一约四会”,鼓励村民自治推进移风易俗,推选村内具有良好群众基础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人员任“四会”成员,做好监督。注重选树道德模范促进文明新风,街道共评选出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各3名,新乡贤1名,好人54名,其中5人被推选为“滁州好人”,并积极举办宣讲会对相关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倡导文化育人,依托综合文化站和老年学校培育文化能人队伍,坚持每年举办“送戏下乡”“四季村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非遗公益课堂”三期,设立凤画、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多项课程,招收学员百余人。

(陈宇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