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滁州消息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经过几年的积极探索,凤阳县审计局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边学边审,不断总结出可借鉴、可操作的经验。
强化审前调查,明确审计重点。根据审前调查,快速找准审计切入点。针对不同类别自然资源资产和重要生态环境保护事项,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通过查阅政府和相关职能主管部门的文件资料,熟悉被审计对象的有关情况,掌握被审计单位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情况,突出审计重点,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探索揭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创新审计模式,提高审计效率。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实践中,树立大数据审计理念,创新数字化审计模式,加大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领域地理信息数据和相关业务、财务等数据收集、挖掘和分析力度,进一步推进资源环境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升大数据审计工作水平,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加强部门协作,形成监督合力。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数据获取难度较大,且分散在各个部门。审计过程中加强与涉及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协调,与林业局、水利局、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积极沟通,认真学习相关法规、政策,了解行业相关数据指标,并将相关数据指标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准确可靠的审计证据。同时推动各部门认真履行行业监管职能,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督合力。
合理审计评价,突出责任鉴定。审计结束后,要提出合理化、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针对审计查出问题,结合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职能认真分析原因,合理评价,重点界定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履行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责任,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合理化建议。
督促审计整改,深化成果运用。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跟踪力度,督促被审计单位按规定完成审计整改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和改革完善生态保护各项体制、机制,加大审计结果运用,推动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谈常青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