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滁州消息 走进凤阳县殷涧镇宋集村蘑菇大棚内,一行行菌种整齐排列,一垄垄营养土已浇水覆膜,工人们正在剪包植菌,在暖阳的照射下,一片忙碌的景象。
发展蘑菇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殷涧镇人大在古塘村、白云村等5个村,通过代表引领大力发展蘑菇种植,引进适应野外种植的赤松茸菌菇和大棚种植的羊肚菌菇,这两种菌菇营养丰富、价格高、产量大,殷涧镇人大正大力推广试种。
殷涧镇人大代表陆岩岩,在宋集村租赁了两个大棚1300多平方,种植羊肚菌菇。羊肚菌菇种植比较精细,要经过深耕、浇水、打垄、覆营养土、下菌种、覆膜、出菇后破膜、采菇等流程。温度要控制在15度、光照控制在30%左右,每亩大棚羊肚菌种一次,可采2茬,可产菇1000斤左右,大棚种植的羊肚菌年亩均纯利润在1万元左右。
同时陆岩岩代表又在林下流转了1300多平方,发展室外林下赤松茸菌菇种植。赤松茸菌菇在室外只要在潮湿的土壤上覆上稻草,撒下菌种,覆上土或松叶,三月后即可出菇,赤松茸一年种一次,采摘5-6茬,每亩鲜菇3000—4000斤,纯利润5000-10000元。
同时殷涧镇人大代表在白云村、洪山村、青山村也在发展大棚羊肚菌菇和野外赤松茸菌菇种植,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蘑菇星罗棋布,群众增收致富
在代表示范带动下,群众看到种蘑菇有收益,都纷纷到村委会学习种植蘑菇,在离街道近的村庄,蘑菇种植已成当地群众主要产业,呈现蘑菇棚连片的喜人场景。
在殷北村街道,通过种植蘑菇发家致富的不在少数,农民利用家前屋后、林下空地,建大棚蘑菇。每天早晨都能看到三三两两,挎篮拉车到镇集市上卖蘑菇的群众,蘑菇收入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我在庭院内和屋前的树林下,建了两个大棚蘑菇,只要把菌菇包放进大棚,每天早晚浇水,半个月左右就可出小菇,一个半月,小菇长为成菇就可上市,一家人生活和小孩读书费用全都有了。”殷北村蘑菇种植人方利兴致勃勃地介绍自家蘑菇种植情况。
宋大爷是宋集村贫困户,身体有残疾,一些轻体力活可以做,家前屋后有闲置空地。陆岩岩代表了解这些情况后,认为扶持他养蘑菇可以脱贫。陆代表免费给他家建了0.5亩地大棚,又给购买了菌菇包,手把手指导他把蘑菇种上,第一年卖蘑菇净收入5000多元,第二年大棚扩大到1亩,一年二茬蘑菇收入10000多元,第二年就脱了贫。宋大爷逢人就说“多亏了陆代表让他家脱了贫”。
做好蘑菇产业规划 引领做大做强
为做好殷涧镇蘑菇产业健康发展工作,殷涧镇成立了以人大代表为主要成员的蘑菇产业发展指导组,特邀请了安徽科技学院教授进行专业指导蘑菇产业发展。遵循“村级试点,代表示范”的蘑菇产业发展原则,首先在古塘、宋集、白云、青山、洪山五个村试点发展,取得成功后,全镇展开,带动群众种植,让蘑菇产业成为村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同时殷涧镇人大还组织代表到外地考察学习蘑菇种植技术,同蘑菇种植企业签订订单,保证蘑菇销售,做到生产、管理、销售一条龙服务,实现殷涧镇蘑菇产业健康发展。
“争取两到三年把蘑菇产业培养成殷涧镇支柱产业,让农民致富,让集体增收。”谈到蘑菇产业发展,凤阳县人大代表、殷涧镇党委书记陈梅信心满满地说。
(梅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