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滁州消息 近年来,滁州市琅琊区西涧街道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下大力气“补链”“强链”“延链”,三链协同推动乡村产业链规模不断扩大、势能不断提升。
全面查漏补缺,夯实基础“补链”。全面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工作,大力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成立6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累计完成清产核资村级6个、组级97个,完成率100%;整合村集体自有资金和项目资金超128万元,每年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带来稳定增收34万余元。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争取上级资金320万元,在三个村打造1260平方米标准化钢构厂房、500立方米冷链冷库房、1500平方米太阳能光伏“微型”发电站,预计村集体年增收超30万元,有力打通“沉睡”资源变现渠道 。
狠抓项目招引,龙头带动“强链”。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广泛开展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宣传,安排专人沟通联系,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2023年成功引入琅琊区首个投资达亿元的农业项目—顺康水产项目,涉及2个村居、6个村民组、240余户村民,开工建设仅用6天时间,创造“琅琊速度”新纪录。因地制宜引入一批农业科技公司,合作打造“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等发展前景良好的产业项目,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充分利用土地效益的同时实现农业生态链绿色循环,激发产业内生动力,带动和辐射区域经济新发展。
深挖资源优势,产业融合“延链”。聚焦乡村农文旅产业融合,积极争取上级多方资金、技术支持,依托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以辖区“西涧春潮、清流瑞雪、石濑飞琼”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融入丰富业态内容,打造集农业生产、生态康养、农事节庆等于一体的“西西涧”项目,成功承办“山水西涧 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文旅节等大型文旅活动4场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带动消费50余万元,农文旅品牌效应不断深化。科学布局东凌航空小镇、滁菊种植基地、古关仙桃等特色产业项目,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带动周边村民就业1000余人次,推动形成乡村振兴琅琊“和美乡村”新模式,打造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在“滁州西见”。
陈曦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