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中都到“帝王之乡”,领略徐州吴韵汉风

凡大皖新闻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明中都位于滁州市凤阳县,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自己家乡所营建的第一座都城。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朱元璋祖上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与汉高祖刘邦同属一地。滁州与徐州两地相隔200余公里,驱车3小时路程,无论是千年时空上的距离,还是文化上的差异,两者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随长三角媒体一道来到徐州市,感受这里浓郁的吴韵汉风。

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印象

初进徐州城,城市建设恢宏大气,历史文化遗存众多;初见徐州人,大碗喝酒吃肉,粗犷豪放敢担当。

徐州在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造就了徐州文化中具有不畏强暴、粗犷豪放的精神和徐州人尚武强悍、敢作敢为的气质,民间常说徐州人“有种”,正是徐州人粗犷豪放生活习惯的典型写照。

6000多年文明史和 2600多年建城史,为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享有“两汉文化看徐州”的美誉;作为汉文化重要发祥地,徐州的两汉文化更塑造了江苏“吴韵汉风”的鲜明文化特质;刘邦立汉后,先后有20余位刘姓诸侯王分封于徐州,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出了几百位皇帝,但开国皇帝只有三五十位,有“千古龙飞地”之称的徐州就出了九位开国皇帝,因此徐州也被誉为“帝王将相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

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因其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被称作“东方雅典”。徐州曾经是楚国、西楚、东汉、宋、元等多个朝代的都城或治所,也是三国时期曹操和孙权争夺的重要战略地。徐州还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的主战场。

看绵绵文脉品悠悠汉风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两汉文化的发祥地和集萃地,徐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说到徐州的汉文化,必须要提到徐州龟山汉墓、圣旨博物馆和点石园石刻艺术馆三个主要景点,融合了两汉文化、皇牍文化、石刻文化等历史景观,是展示徐州历史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龟山汉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夫妻的合葬墓。依山为陵,凿石为藏,由两条墓道、两条甬道和15间墓室组成,总面积是700多平方米,容积量达到2600多立方。雄伟、奇巧的龟山汉墓也体现了汉代粗犷豪放的建筑风格,被誉为“千古奇观,中华一绝”。

龟山汉墓·大殿外景

而狮子山楚王陵的建造比龟山汉墓建造更早、规模更大,是徐州目前对外开放的另一处楚王墓遗址、重要的汉文化景区。采风团在此不但参观了楚王神秘而盛大的地下王宫,而且在景区的汉兵马俑博物馆亲睹了楚国的军阵。

徐州兵马俑

了解一座城市,首先要看它的博物馆。徐州博物馆主馆基本陈列包括“古彭千秋”“大汉气象”“天工汉玉”“汉家烟火”“俑秀凝华”“金戈铁马”“邓永清收藏书画展”七大展览,5000余件文物及陈列品,全面展示了徐州丰富璀璨的历史文化和厚重的地域文明。

龟山汉墓·墓室内景

汉墓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地下陵墓群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汉代文物和遗迹;汉画像石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画像石博物馆,展示了汉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和风俗习惯;汉兵马俑博物馆是中国第二大兵马俑博物馆,展示了汉代军事和艺术的高度成就。

展陈图片

饮食文化吃出无限商机

民以食为天,留住一个人,先留住他的胃。位于徐州市鼓楼区一处装修简朴、毫不起眼的“九里羊汤馆”,给来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全羊宴”令人目不暇接,从羊耳、羊眼、羊脑、羊口条,到羊肉、羊腿、羊排、羊里脊,还有羊肝、羊肚、羊心、羊肺、羊血、羊蹄,连深藏于羊肉里的板筋也会被剔出来,做成数十种不同口味的美味佳肴,令人称绝。

“伏羊食俗”是徐州市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从市级到省级到国家级,徐州人一路吃羊,吃出了历史悠久的非遗成果,也吃出了商机无限的饮食文化。

徐州人食羊,有“冬吃三九、夏吃三伏”之说,伏天食羊传统汉代已有。冬天吃羊肉全国普遍,夏日全城万人食伏羊的热烈场面,唯有徐州。徐州伏羊食俗,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和徐州人民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成为徐州及周边相邻地区特有的民俗文化。

彭祖伏羊节是徐州市民夏季的美食“狂欢节”,更是徐州享誉国内外的一张文化名片。彭祖文化是徐州市的一大特色,彭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医学家和养生家,被尊为“医祖”和“寿星”。 彭祖文化以养生为核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倡导节制、平衡、清静、善行等生活方式。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叶素健  文/图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