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幼儿期的孩童建立关系—亲子游戏
编辑: 黄元明 安徽网 2020-11-19 15:58
安徽网滁州消息 较小年龄段的孩子不需要很复杂的游戏,相反,在家长陪伴下简单的互动类游戏就可以。家长抱着孩子,看着他,给予温柔的触摸,建立情感的连接,再抱着孩子晃一晃,让孩子感受到被爱,感受到这是“我”的身体,以及“自我”的存在。
亲子游戏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重点不同,前期重点在于习惯的养成,让孩子明白游戏时间和游戏设置。
第一步:家长事先和孩子进行讨论,告知孩子每天都会有一个亲子游戏的环节。
第二步:家长和孩子一起准备好所需物品,营造出游戏的氛围。
第三步:记录感受。记录下家长和孩子在准备游戏的过程中的感受,玩游戏时的感受及反应。
亲子游戏界限的设置:空间上,要在单独的房间进行,有专用的垫子或者在床上等;时间上,规定游戏时间为10-15分钟。如果在游戏过程中,出现孩子破坏玩具、抗拒设置、拖延时间、不愿结束游戏、逃跑离开、攻击妈妈等情形,妈妈又该怎么办呢?
首先,承认孩子的行为,理解孩子,给予孩子反馈,如“妈妈感觉到你的愤怒,似乎是想要做给我看,想让妈妈发火,但这是不可以的,在游戏中,你既要保护我的安全,也要保护这些玩具以及你自己的安全。”然后可以让孩子换一种更为适宜的方式发泄。相反,如果遇到过于守规矩,太保守的孩子,不知道怎么玩耍,这时就需要将设置弹性化,针对个体差异性寻找适合孩子的游戏方式。太过强硬的设置,容易导致孩子丧失兴趣。
另一方面,如果家长不能遵守设置,表现得很随性,这时就需要关心家长的感受,鼓励家长记录当下感受,不要轻易否定家长,让家长选择,也许家长真的不适合亲子游戏。同时,可以重设设置,咨询家长的意见,更好的安排游戏时间,让家长重建信心。
亲子游戏的涟漪效应,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前期设置稳定之后,家长通过追随孩子的活动,从而增加眼神上的情感交流。随着互动增多,进入到亲子游戏部分,这时,可以变通方式,通过言语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存在。
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孙颖 王慧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