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用生物多样“拼图” 构生命多彩“画卷”
滁州网 2025-04-01 10:26
据滁州网报道(全媒体记者 包增光)世界濒危物种、“水中大熊猫”索氏桃花水母再现滁州,“鸟中国宝”、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东方白鹳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等报道频率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近年来,滁州市持续加大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与修复力度,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城市生物多样性“家底”日渐丰厚。
滁州拥有生物多样性的先天优势
滁州市城区包括琅琊区和南谯区,拥有典型的城市生态系统类型。域内,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大型水库、河流、湿地均有分布,相比其他同纬度城市,具有更高的生物多样性先天优势。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的开启,我市将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途径,持续推动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
2022年开始,我市就组织专业团队深入重点区域,启动滁州市城区生物多样性调查。2023年和2024年,该团队根据《安徽省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指南》,细化调查方案,扩展监测维度,综合“水陆空”代表性生态指示物种类群,进行详细样线调查。
参照《全国生物多样性调查网格设置》,调查团队将市辖区划分为23个网格,利用人工智能、环境DNA等多种先进手段,对生态指示物种开展常态化、智能化监测。同时,开发“样普”APP,对生物多样性调查实时记录提供智能化支持,并利用环境DNA在长江十年禁渔的大背景下监测鱼类物种多样性变化。
城区优良生态指示物种不断增加
调查结果显示,自2022年启动市辖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以来,结合历史文献整理和实地野外调查,我市已记录物种2314种。包括:陆生高等植物1111种,其中实地调查到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野大豆);陆生昆虫746种,其中实地调查到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种(中华虎凤蝶);鸟类309种,其中实地调查到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种(卷羽鹈鹕和东方白鹳)、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0种;哺乳类16种,其中实地调查到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种(獐和貉);鱼类95种;两爬类37种,其中实地调查到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种(虎纹蛙和乌龟)。
值得一提的是,调查以来,滁州市城区有大量新纪录种出现。如,发现昆虫省级新纪录科6个、省级新纪录属19个、省级新纪录种40个,滁州市鸟类新纪录种24个、鱼类新纪录种3个。这在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极大丰富了我市物种本底资源数据库。
调查还发现,滁州市城区优良生态指示物种不断增加。如,蝴蝶种类2020年以前记录57种,目前达102种;世界濒危物种、“水中大熊猫”索氏桃花水母再现滁州;“鸟中国宝”、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东方白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等,多个优良生态指示物种报道频率不断增加。
今年启动二期调查扩大种群范围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为使更多市民认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我市根据调查成果,精心制作了生物多样性宣传视频“钟灵毓秀生态滁州”,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号召全社会关注并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尤其结合琅琊山区域调查成果,我市出版了《琅琊山蝴蝶》一书。书中详细记录了琅琊山地区的蝶类种类、分布、生态习性等信息,其丰富的图文资料和通俗易懂的描述,使得普通读者也能从中获得知识。该书不仅可以作为科研人员的工具书,也是教育和科普的重要资源。
记者了解到,滁州市市辖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项目(二期),已于今年启动。在往年调查基础上,我市将扩大调查种群范围,将重点调查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大型真菌类群,拓展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同时对陆生昆虫和高等陆生植物进行补充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