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滁州的“引力波”自何而来

滁州网 滁州日报 2023-12-20 11:17

据滁州日报消息  12月15日,不期而遇的冬雪沸腾了滁州人的朋友圈,同一时间,千里之外的成都,2023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结果发布,滁州又一次聚焦在镁光灯下——滁州,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与滁州一同上榜的,还有北京、南京、苏州、长沙、成都、济南、福州、厦门等城市和地区。

八方英才,为什么想成为“新滁州人”?对比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滁州人才发展环境仍有不小差距。但从近年来一条条引才政策、一场场求贤盛会、一项项留才举措中,我们看到:滁州坚定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正以“满天星人才计划”为牵引,奋力打造长三角吸引人才的集聚地,让“才到滁州大有为”唱响四季,成为滁州最响亮的引才IP。

搭“黄金台”,让人才对滁州“一见倾心”

人才是第一资源,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在激烈的区域抢才大战中,滁州的引才“密码”在于,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不断创活人才政策、创建干事舞台、创优服务环境,持续厚植创新创业创造的沃土,让八方英才对滁州一见倾心、在滁州一展身手,找到属于自己的“芳华时代”。

纵观滁州人才工作,“党管人才”等关键词力透纸背。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新春第一会”均聚焦“双招双引”,连续三年实施招才引智“十大举措”,市领导带头开展招才引智、企业家人才早餐会、人大代表座谈会、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会、“星语星愿”人才座谈会等。

“让各类人才在滁州工作更加安心、生活更为舒心、发展更有信心。”今年1月29日,全市“双招双引”暨深化“一改两为”工作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许继伟如是说。

“大抓人才”导向鲜明,全市上下齐心下好求贤“先手棋”,敞开胸怀聚人才。

全面落实4.0版省人才政策,出台高层次人才“五优五心”25条、大学生和高技能人才“六免六补六优化”18条等政策,实施“按薪定才”“按薪补才”“以赛引才”“以才引才”和企业人才项目配额等市场化举措,完善以“满天星人才计划”为统领,专项政策为支撑的“1+N”政策体系……

一项项政策围着“人才”转、服务“人才”用,聚力强化滁州“引才”优势,凝聚“育才”力量,让人才在滁州尽享政策红利。

实行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工作述职,完善“定性+定量”年度人才考核体系,创新建立“三会三清单”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联动构建“大人才”新格局。

“我们真诚希望优秀人才走进滁州、扎根滁州、绽放滁州,成为滁州的‘城市合伙人’,在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展现创新智慧、尽情释放创造激情,与我们一道携手奋进,共赴美好明天。”正如市委书记许继伟走进吉林大学向青年学子发出人才邀约时所说。

予人才“含金量”十足的诚意,造就了滁州招引人才的底气,也成就了滁州的人才“家底”。

截至目前,滁州拥有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和博士等高层次人才超1.2万人,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超30万人,大学生超55万人,人才资源总量超85万,成功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抢“智”高点,使英才在滁州“大展身手”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人才来不来、留不留,关键还看有没有适合人才发展的“土壤”。“土壤”肥沃与否,看的是产业结构和人才生态有没有吸引力。

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三、跻身全国百强,近十年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居全国第一。竞跑区域竞争新赛道的滁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

从“衣食住行”透视滁州产业发展,不难发现,大家用的西门子冰箱,看的康佳电视,吃的盼盼小面包、奶酪博士,喝的元气森林、雀巢咖啡,很多都产自滁州。特别是,当前滁州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新三样”产业加速集聚,全球光伏20强企业中有9家落户滁州,滁州正奋力打造安徽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第一城、动力电池产业第二城、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三城。

聚力建设“七个强市”、全力打造长三角“四个地”,滁州,又被时代赋予了新的机遇、新的使命。

滁州选择乘势而上、抢抓机遇,紧扣创新发展和产业需求,精准引才聚才,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围绕产业链配置人才链,定期发布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精准实施人才兴滁“十百千万”三年攻坚行动,深化聚才汇智“五星工程”,靶向引育一批战略帅才、产业英才和制造匠才等。

聚焦青年俊才主群体,提升滁州引才“含青量”。市领导带头开展“千企百校”大学生招引,市县联动组织1400多家企业,先后赴吉林大学、南信大、南工大等近百所高校举办招聘活动150场,聘任32所高校“人才强市合伙人”,组织“千名学子看家乡”“智汇滁州·‘链’上家乡”系列活动。

与此同时,滁州还通过夯实平台载体,强化平台聚才效应,进一步激发发展强劲动能。

围绕全省“1+N”人才发展雁阵布局,全力构建滁州“一区、一廊、多中心”的人才发展布局。高标准建设滁州经开区、中新苏滁高新区、宁滁省际合作新型功能区、滁州高新区以及滁州高教科创城、原创科技城、天长人才科创城、来安水岸科技新城“四区四城”,推进县(市、区)“一带一基地”人才大走廊建设,精准培育一批“人才强县”“人才强企”“人才强院”特色人才中心。

大力推进人才与长三角先发地区合作,与南京市、上海杨浦区签订人才合作协议,今年以来组织600多名长三角高层次人才“看滁州”,组织102名干部人才到长三角先发城市跟班学习,奋力打造一体化人才发展“先行区”。

深化政校企协同创新,累计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08所高校院所开展合作,今年新实施大院大所合作项目32项,新建成院士工作站7家,累计建成超300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

将尊才爱才的文化底蕴深深镌刻在城市基因里,带来的是更多人才在滁州竞相涌现、更多聪明才智在滁州充分涌流。

优“生态圈”,促贤才与滁州“双向奔赴”

生态优,则人才聚、事业兴。

城市与人才最好的相处,就是真情实意、近悦远来。滁州坚持把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作为一项基础工程、长远工程来抓,持续优化留才“生态圈”,全力让人才引得来、干得好、留得住。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一如既往强化服务保障,进一步创活人才政策、创建干事舞台、创优服务环境,持续厚植创新创业创造的沃土,高水平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12月5日上午,滁州高层次人才早餐会上,市委书记许继伟与8名高层次人才面对面交流沟通、倾听意见,并要求市人才办、市企业服务中心等有关部门进一步畅通交流渠道,与人才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并协调解决人才诉求,让广大人才在滁安心创业、放手发展、舒心生活。

“硬实力”加“软服务”,滁州着力优化“亭满意”亲商敬才环境,以优良“养人”生态广聚各类优秀人才。

开展领导干部联系走访专家人才“三送三问三帮扶”活动,上门送理论、送政策、送关怀,问现状、问需求、问良策,帮助理思路、解难题、享服务。设立企业“首席服务员”、高层次人才“助创专员”,持续开展“我为人才办实事”“人才服务千企大走访”等活动,今年市县两级走访人才企业1.4万家,协调解决各类诉求3000多个。

真金白银把人才“引过来”,更需要拿出真心服务让人才“抢着来”。

滁州坚持“政务+商务”理念,“一窗办理”事项扩充至55个,制发亭城英才卡4600多张,提供医疗保健、交通便利、消费折扣、旅游健身等专属服务76项。打通社保、税务、房产等数据壁垒,开发人才综合服务网,实现“一网通兑”。推进人才政策“四即四享”改革,分类实行人才政策兑现免申即享、审定即享、评定即享、议定即享。

如何让人才在滁州既能“安居乐业”,也能“成家立业”。

滁州从衣食住行“关键小事”入手,在人才住房安居、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推出“全链条”服务。

建设园区人才公寓1.3万套,深化与上海九院、南京鼓楼医院、安医附院等沪宁合优质医院医联体建设,放大长三角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三馆合作联盟效应,妥善做好子女就学、家属随迁等服务保障,努力让各类人才安心创业、舒心生活。

与人才同心同向、同向同行,活力迸发的滁州正向八方英才释放强劲“引力波”,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才来滁演绎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精彩故事。

全媒体记者 张开兴

返回顶部